首 页 | 交流区 | 博文区 | 相 册  

>>> 欢迎您阅览博文
 
博 文 列 表
博 文 阅 览
博文阅览 => 政绩冲动与民意诉求
 
发布日期:[2008-10-25 13:42:10]    共阅[5016]次
打印此页】 【返回列表

摘自《浙江人大》2008年总第76期

      山东省济宁市要耗巨资建一座“中华文化标志城”,这一消息自3月1日公布后,就备受质疑。在刚刚结束的全国“两会”上,更有108名政协委员联名反对。舆论一时哗然,至今余波不尽。
      常言道,“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”。在当地官员眼里,这个“巨无霸”式的项目,旨在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、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”,可谓是“利在当代,功在千秋”。
      如何能够快出政绩、多出政绩,自然是多数为官者的真实心态。问题是,这样的“政绩冲动”是否与民意诉求相吻合?
      “中华文化标志城”高达300亿元的预算开支,其中很大一部分将从公共财政支取。对此,每一个纳税人都有权问一句:这么一大笔支出,经过我同意了吗?
      大兴土木,自然要征用大量土地,当地的农民同意了吗?
      所以说,这些“造福一方”的项目,往往是“官意”的体现,并不是民意的需求。这些项目背后,往往折射出地方官员“唯经济增长”的扭曲的政绩观。这种扭曲的政绩观,导致了扭曲的发展观念,出现了各类扭曲的发展行为。占地巨大的市民广场、豪华的行政办公楼;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不切实际的别墅群;大面积挤占耕地建起的所谓“国际大都市”、“大学城”;为求GDP增长,不惜引进污染项目......诸如此类行为,官员叫好,百姓叫苦。
      扭曲的政绩观的出现,说明一些官员中缺乏“人命”两字。他们标榜自己是在为民谋利,但是,却不了解民情,不顺应民意,不珍惜民力,搞出来的只能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的“形象工程”。在一些领域,还存在个别政府官员与民争利,假借公益之名,谋求私利的不良行径,扭曲的政绩观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之大,不言而喻。当年王怀忠在阜阳大造飞机场,结果飞机场变成了养鸡场,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
      俗话说“老百姓心中有杆秤”,人民是衡量政绩最好的天平。但为什么一些官员心中却反而缺少人民?这自然与少数官员不健康的从政理念有关,也与当前干部考核和提拔机制不完善有关。例如,在官员的政绩考核中,在官员的去留问题上,群众的评价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。尽管也有民意调查,但更多的还是上级组织说了算,主要领导拍板。正所谓“千张选票不如一纸任命”。官员的眼睛只唯上,不为下,心中没有人民或者淡忘人民也在意料之中。
      要上违背民意的“官意”无法成为政府的决策,必须从制度上着手改革。有人建议,在“两会”上“议一议”投资高达300亿元的“中华文化标志城”,这实际上是呼吁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,让民意机关充分辩论,并成为重大决策前的必经程序。这的确抓住了问题的“牛鼻子”。人大完全可以综合运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,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人民的意愿,对政府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,从制度上遏制政绩观的扭曲,促使政府官员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政绩观。近年来,浙江温岭市的新和镇、泽国镇等地开展了公共预算改革,政府每个项目的预算都要完全公开,都要经过民众的“民主恳谈”和人大代表激烈的辩论,个别项目还被否决,这就从源头上防止了“形象工程”的出炉。这也是今后人大工作要取得实效的努力方向。
      在今年全国人大会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,温家宝总理指出:“我和我在座的同事们都懂得一个道理: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,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。”可见,人民才是政府施政的基石,为民谋福祉才是政府行为的准则。我们期待,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完善,然脱离民意的“官意”逐渐销声匿迹,使“人民”两字真正深入每位官员心中。

 
  -> 全部-13篇博文          首篇 上一篇 下一篇 尾篇    
版权所有 2008-2012 虞培清